民族英雄还是卖国贼,一个中国女人的命运大反转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8字路口 Author 8字带路人
1965年4月21日,上海市体育馆,排球场上一群身穿短裤背心的姑娘正在训练。发球、投球、扣球,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。
喧哗声中,球场上一个身形壮硕的男人突然开始大吼,全场的空气瞬间都冻住了。
细听之下,竟是日语:
愚か者!ドジ!役立たず!
(愚蠢!笨手笨脚!没用的家伙!)
话音未落,他顺手拿起一个排球,向球网对面准备接球的女队员狠狠砸去,因为力气太大,姑娘没能接住,向后摔了个大马趴。
这个男人,名叫大松博文,日本女子排球队主教练。
没有人敢直视他那双阴郁狠厉的眼睛。
他曾经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一名日军士兵。
他所在的部队,曾在1944年于印缅边境英帕尔地区与盟军鏖战数月。那是日本陆军在二战中输得最惨的一次大败仗。
这段泡在死人堆里的经历,塑造了大松冷峻的外表和严酷的内心。对面前的运动员,他从不心慈手软,而是用最严厉,最无情和最粗暴的方式去苦训和折磨他们。
当然,大松有骄横和自信的底气。
一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,他带领一群纺织女工组成的业余排球队,先后击败苏联、美国、罗马尼亚一众人高马大的对手,拿下日本奥运史上第一个排球世界冠军。
日本女排从此多了一个外号:东洋魔女。
之后,大松访问中国。刚刚起步的中国排球事业一无人才,二无经验,周公当即拍板决定,邀请这位号称魔鬼教练的男人,给刚起步的中国女排执教一个月。
果然,仅仅几天时间,就让中国运动员们体会到了这位魔鬼教练的不客气。
在这之前,中国排球的训练就是朝九晚五;在他手里,就变成了每天从清晨到深夜的996模式,学的全是女排从来没学过的,他自创的一系列独家动作:
勾手发飘球、双手垫击、滚翻防守、小抡臂扣球……
升级的除了训练时间,还有训练的强度。所有的训练动作,都要求做到完美,稍有差错他便毫不留情地将排球狠狠地砸向动作不标准的队员们。
姑娘们来回地扑救,翻滚,起身,再翻滚,再起身,直到精疲力竭,倒地不起,然后挨一顿骂。
除此之外,甚至还会有体罚和殴打,体罚队员不准吃饭,毫不客气的伸手锤头、踹腿、踢屁股。
几天下来,全队上下都一身是伤,甚至有人因此晕倒、尿血。
有人将状告到了周公那里,凭据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有一条:不得打人骂人。
之后某次接待宴会上,周公主动向大松发问,大松教练有时打选手有的时候骂,这有点问题,能不能停止呢?
对此,大松给出的答复是:
我在您面前骂队员,您就把耳朵塞上;打队员,就诸您把眼闭上。您就装没听见也没看见。
在短暂的一个月后,大松博文离开中国,准备返回日本,送给中国女排每人一条毛巾,希望她们苦训练多流汗。
临别前,这位面色冷峻的日本教练留下了一个问题:
你们今天不这么努力训练,将来拿什么打败日本队?
01
关于大松博文临别时提出的那个问题,中国队16年后终于交出了一份答卷。
那是1981年11月,东京的世界杯排球赛,中国女子排球队以3:2战胜日本队。
你认得出哪个是郎平吧?
只不过,大松博文没能看到他缔造的奇迹。五年前在训练场上,他突发急性心肌梗塞,抢救无效去世。
但那支受他影响和启蒙的中国女子排球队,却震惊了这个国家的千万国民。
带队的教练叫袁伟民。在大松走后,中国排球全面学习了大松的魔鬼战法,他深受影响,如今也把老办法用在女排身上,每天从早上到深夜,夜以继日地苦练。
而球场上最闪亮的运动员,非主攻手球员,21岁的郎平莫属。
这个身高1.84米的姑娘,三年前加入国家队,以优异的技术和3.17米的弹跳摸高,屡次接住对手狠辣刁钻的攻击,为中国队屡屡得分。
最终,整场比赛中,中国队共计扣球1116次,其中郎平一人承担了407次,占到近40%。播音员宋世雄给她取了一个外号:铁榔头。
多年后,郎平吐槽:
我说你也没跟我商量,给我一个这么刚的名字,我以后对象都找不到了。
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,太需要一场这样的胜利,向国民和世界证明自己了。
这一年,日本GDP世界第二,达到1.22万亿美元;而人口10倍于日本的中国不到2000亿美元。
两者之间有60倍的人均差距。
中国的贫困人口,比日本全国人口还多。
在整个国家都一穷二白,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向世界证明自己的时候,只有用少许还能存在优势的体育项目来证明尊严。
电影《夺冠》中有一句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:为什么那么在乎一场比赛的输赢,那是因为我们还不够强大。
八十年代,令中国人能在日本人面前抬头挺胸的事情不多。
聂卫平一人三次大败日本围棋代表团,在中国社会掀起了学习围棋的风潮,被国家体委封为“棋圣”。不过那是几年后的事情。
这时候,女排是唯一的、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。
这场胜利撼动了整个国家,为那些艰难贫乏的人们带来集体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。
在女排夺冠的当天晚上,北京有数万人聚集在天安门前,一圈又一圈的打着火把游行。而在全国其他地方,上海、广州、南京各地,自发上街的人群久久不愿散去。
一个简洁有力的口号响遍全国:
学习女排,振兴中华!
郎平扣球时的姿势,被做成了邮票
少有人知道的是,女排这场胜利,离不开多年前日本人大松博文遗留下来的魔鬼训练法。
一名队员一个上午,需要发好100个球,扣好200个球,垫好300个球……经常要加练到深夜甚至凌晨。
除此之外,袁伟民还在魔鬼训练法上增加了一道:
从全国征调优秀的男排队员,给女排当陪练。
女性天生力量弱于男性。如果适应了同男排队员的对决,在赛场上遭遇他国的女排选手时,就能游刃有余。
这样的办法,进步很快,也损伤很快。由于男队员力量太大,女队员接不住球时,轻则皮外伤,重则脑震荡。
之后的几年里,中国女排在世界杯、世锦赛、奥运中拿下了震惊世界的五连冠。
而持续的伤病也如影随形,许多队员膝盖、颈椎、腰椎损伤严重损伤,职业寿命迅速减少。
比如郎平,25岁那年便宣布退役。
因为医生诊断,她的膝盖磨损程度已经达到了70岁老人的程度。
如果不及时停止训练,下半辈子可能在轮椅上度过。
民族英雄的荣誉和神话,是这群年轻人以自身的血泪和对未来的无限透支换来的。
02
1987年,美国洛杉矶,一架从上海飞来的客机降落在洛杉矶机场国际航站楼。
飞机刚刚停稳,乘客开始陆续下机。人群中,一个身材瘦高的姑娘快步穿过各色人种中,一脸灿烂的笑容。
昔日的世界冠军,郎平,带着简单的行李和150美元家当,只身闯荡美国。
不待在国内做官进入体制,不继续为排球事业发挥余热,而要去到美国,一时间引起巨大争议。有人质问:
民族英雄怎么能出国留学呢?
而郎平出国的初衷,就是她不想过一种被所有人注目的英雄式的生活。
在国内,女排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,女排队员走到哪里都会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,连正常的工作生活都无法继续。
她还想要学到更多的东西,不能躺在冠军的奖杯里,吃一辈子的老本。
用她的话来说:
我从女排的队伍退下来,什么也不是。必须从零开始,开辟新路。
而到了美国,一个中国的退役运动员,运动员不过是昔日的世界冠军,一无所有。
由于郎平没有足够的钱缴纳学费,签证又不允许打工,新墨西哥州大学允许郎平在校排球队担任助教,以此获得学费减免。
为了省钱,郎平每天去超市买最便宜的蔬菜、面包和火腿肠,一日三餐都是三明治,连续吃了一年多。
这样,她一周的生活开销仅仅需要花费五六美元。在美国,这只是吃一顿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的价格。
获得工作签证以后,郎平开始带着伤病,在全美各地十个夏令营做教练,今天还在东部的纽约,明天就得赶到4000公里外的洛杉矶,前后跑遍了全美几十个城市。
之后,她受雇于意大利一家俱乐部。因为历史伤病的原因,某次软骨碎了,小碎片在关节里跑,又卡在骨缝里,刺激骨膜出水,四周都是积液,膝盖肿得厉害,根本弯曲不了。
每次比赛前,她都要使用大号注射器给自己抽了积水再上场。因为拿了人家的钱,干不了也得干。
两年后,郎平终于从新墨西哥州立大学体育管理专业硕士毕业。之后,新墨西哥州立大学和意大利摩迪那俱乐部先后聘她为主教练。
短短几年时间,这个亚洲面孔用无数的伤痛和血泪为代价,在美国站稳了脚跟。
而她尚不知道,自己这段经历,将为未来的中国女排带来何种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这种改变更将波及她自己。
03
2008年8月15日,首都体育馆,北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,中国对阵美国。
对于2008年的中国来说,这个国家已经用三十年来飞速增长的GDP,证明了自身具备的强国实力和潜力。
不过,对于女排这支代表国民精神的队伍参加的比赛,绝大多数人都希望,中国女排能在中国举办的奥运会上拿到冠军。
男足不能赢,女排可不能输啊!
而作为世界第一体育强国,美国队在这场比赛中尤为令人瞩目。
因为,美国女排的主教练是:郎平。
这些年里,郎平先后出任过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队教练,最终签约成为美国队主教练。
小组赛中,美国队凭借灵活的战法和队员之间优秀的协同配合,最终以3:2战胜中国队。
对于当时很多正在意气风发的中国人来说,其实心智远远比他们的外表看起来脆弱。
这场比赛将郎平推向了风口浪尖。一时间,汉奸、走狗、叛徒、卖国贼的骂声不绝于耳。
有人质问:
郎平这个时候帮着美国打中国,是不是民族败类和叛徒?
一篇当时在网络上引起热议的檄文《向郎平索赔》,代表了不少中国人对此事最激烈的情绪。
文中写道:
48岁的郎平,五大三粗,细眼厚唇,如果没有“举国体制”的培养,今天的她可能就是北京一个数着毛票看自行车棚的大妈,一个在菜场里讨价还价、面目丑陋的中年妇女。
国家和人民曾给予她“优秀运动员”、“新长征突击手”、“三八红旗手”、“政协委员”等几十个光彩夺目的荣誉。
她却为蝇营狗苟的私利,一转脸,执教美国队,返身将自己的队友、将自己的同胞,打得落花流水!
人民有权利呐喊:向郎平索赔!
昔日同被称为民族英雄的棋圣聂卫平,也站出来对郎平一顿炮轰:
我就搞不懂,为什么他们就不能为国效力,非得出国去执教其他球队?
自己人把自己人打赢了,很有意思吗?
对于郎平等在国外效力、执教的中国运动员,我只想说,别忘了,你们是中国人!
而愤怒之余,被很多人忽略的一个事实是:中国人帮助外国人获得了奖牌,也有外国人帮助中国人获得了奖牌。
同一届奥运会上,中国男子佩剑队成员仲满战胜了法国选手洛佩,获得奥运金牌。
而执教中国队的,是一位法国人,55岁的克里斯蒂安.鲍埃尔。曾经的法国队世界冠军,法国击剑队主教练。
2004年雅典奥运,鲍埃尔就带领意大利佩剑队夺取了奥运冠军。这一次,他又帮中国佩剑队更新了训练大纲和比赛战法,实力大为精进。
另一个让中国人怀有复杂情感的国家,日本,也在本次奥运中上演了相似的剧情。
前日本花样游泳运动员、日本队教练井村雅代,带领中国选手战胜了日本队,获得世界第三名。拿下了中国花样游泳队历史上的首枚奖牌。
日本国内舆论不但没有骂井村雅代是日奸,反而又惊又喜:
这说明,日本的教练已得到了国际上的充分认可!
04
郎平的名声,在几年后又来了一个翻转。
女排的成功,从来不是一天的训练积累的。而女排的颓势,也不仅仅是一天造成的。
在2008年负于美国队之后,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上,中国队未能进入决赛,小组赛中止步于第五名。
谁能够再次拯救中国女排呢?很多人心里都有答案。
中国女排需要一个有专业的体育管理教育背景,技术和管理水平过硬,对世界强队知己知彼,具备国际化视野的人。
这个人,非郎平莫属。
为了让这位最优秀的教练重返国家队,体育总局前后奔走了半年多时间,围绕的主题是:
希望郎平服从大局,主动接棒,为国家和民族争光!
不过,这样口号式的呼唤让郎平感觉缺乏诚意,难以让她真正愿意回归。
直到2013年夏天,中国女排下任教练名单宣布前4个小时,一场充满对抗性意味的谈判在北京展开。
郎平提出的要求只有两个简单明快的字:放权。
她明白,女排真正需要的,是让每一个队员拥有科学的训练方案和完备的保障体系,而不是体制的束缚,空洞的口号和为国争光的压力。
最终,总局全面让步答应所有条件。球队的一切郎平说了算,总局不能派人,只提供经费、场地,协调队员入队。
之后,中国女排参照欧美世界强队,开启了一场从观念到训练的改革。
——扩大队员的选拔面,女排在全国各地抽调优秀运动员加入国家队;
——为每一个人量身打造训练计划,不再是过去的训练大锅饭;
——赛场上每一个角色都有三到五名球员同时竞争,让每一个球员择优上场;
——更新教练员和保障体系,国家队拥有仅次于日本的教练员队伍和医疗保障队伍;
……
三年后的里约奥运会上,这份努力功不唐捐,成功开花结果。
在决赛中,中国队面对比自身实力强大的巴西队,凭借灵活的战术抓住每一个机会得分,最终站上了冠军领奖台。
这一次,鲜花和赞誉又重新到来。郎平从汉奸、叛徒、卖国贼、民族败类再次翻转,成为民族英雄。
当年炮轰她的聂卫平,这一次亲自祝贺:
中国女排太牛、太给力了!在强大的教练手里,每个队员都能成为闪闪发亮的金子,都能成为关键时刻的棋筋。
相反,在平庸的教练手里,一手好牌也会打得稀巴烂。
祝贺中国女排!祝贺郎平!
05
2020年9月25日,关于中国女排的电影《夺冠》上映。
全片用2小时15分钟的时间,讲述1981年的中日之战、2008年的中美之战,和2016年的里约奥运。那些夺冠背后艰难、辛酸的往事。
中国女排四十余年的辛苦拼搏,和中国社会四十余年来发展变化的过往图景,被缓缓打开。
整个影片,或者说整个中国排球事业的核心人物,少不了一个人,郎平。
巩俐扮演郎平,朱婷扮演朱婷
从民族英雄到汉奸卖国贼再到民族英雄,既是她一个人的命运过山车,也是整个民族从激昂,到脆弱,再到成熟的心理过程。
体育的本义,本是促进人类的开放和交流。
如果把它跟更多的东西捆绑,只能映出封闭和落后。
什么是真正的女排精神呢,郎平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总结:
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,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,也竭尽全力;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,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,眼中充满坚定。
前几年,她曾经受邀上过《鲁豫有约》。
鲁豫问:当初你们回到国内,发现自己成了民族英雄,那种感觉是什么样子?
郎平想也不想地甩出一句话。俏皮而霸气,眼睛里有光:
当时我们拿了世界杯冠军,我心里还有更高的目标,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也要拿冠军!
你把所有的世界冠军全拿一遍,那多过瘾,对不对?
延伸阅读
↓↓↓